故事
当前位置: 首页 -- 故事
毛泽东主席在济南槐荫
发布时间:2021-04-14        文章来源:        浏览:427
 毛泽东主席在济南槐荫

 

开国领袖毛泽东主席喜欢济南,爱来济南,仅在1952 年到 1970 年间,就先后24 次到济南视察考察。济南有多个县区,但槐荫区似乎最受青睐,主席几乎每次到济南都在槐荫区留下了他伟岸身影。这其中的原因自然不只有一条,但专为迎接主席而设的“五七专车站”“蓝天阁别墅”和以城市名命名的“济南饭店”三个地方居功至伟。此外,“母亲河”黄河也非常给力,在主席亲自谋划指导下,仅经数年改造就向槐荫区人民奉献出了万顷优质稻田。

五七专列站­——毛主席专列来济停靠最多的车站

1952年,出于保障党和国家领导人到济南时的安全考虑,省里决定在槐荫区津浦铁路西郊支线和空军机场交汇处,修建一处专为停靠毛泽东主席等国家领导专列的火车站,并为此修建了“西郊专用线”。火车站被赋予“五七”代号,称“五七”车站。人们习惯将专线和车站合并称为“五七专列站”。

“五七专列站”位于槐荫区空军基地院内。自建成后,累计23次迎接毛主席专列。由于安全保密原因,就连许多老铁路人也无从知晓它的存在,但笔者却有幸在老站长宋义泉带领下站入车站参观,听到了很多鲜为人知的故事。

车站的环境非常好。进入车站南门,一条柏油路向北延伸,园子里绿植封地,荆棘丛生,野花点缀,往上是参天银杏、粗大高耸的法桐遮天蔽日……法桐树杈上有白鹭鸟窝团团,数千只白鹭白天成群结伙地到黄河滩涂觅食嘻戏,其乐融融……。园子的东墙边,以前是饮马河,五七车站和东边的警卫部队一河之隔,现在河水早已干涸,但依然可见石桥。

车站主建筑包括接待室和位于两边厢房的车站站房。接待室里摆放着一圈沙发茶几,房顶有一个莲花型的吊灯,地上铺着织有花型图案的地毯。从饮马河桥以北是车站的一些辅助建筑设施:锅炉房、浴室、厨房、餐厅、工作人员休息室、工具室、水塔、水泵房。

透过厨房的窗子向西望,可以看到一个百花园,里面有水池,有花棚。据宋站长介绍,过去的困难时期,毛主席让专列站警卫以及铁路工作人员,在这里种庄稼种菜养鱼,除能保障自己的供给外,还能上交不少粮食和副食。每当专列来时,工作人员都送上时蔬和五谷杂粮,主席都付款答谢。

在车站接待室与站台之间还有一个防空洞出入口,进门往下走是33个台阶,左拐是地下“三防”门:第一道门是防爆门,大约30厘米厚,钢筋混凝土铸成,是炸冲击波的。第二道门是门,密封胶条虽然已使用几十年,依然没有老化痕迹。第三道门是气门,虽然不算厚,但是密封性强。在二、三道门之间东墙的下部,有一个排风口,如果有毒气入侵时,三道门关闭,排风系统开启,毒气就会从这个排风口被抽走。进入三道门,里面有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生产的整套供电系统、供水系统、通风系统、空调系统。再往里走是一间二十平方米左右的领导人办公室,办公室右侧就是领导人的卧室,里面有衣帽间和独立的卫生间,办公室南面还有一个房间,这个房间的右侧有一道门,出了这道门就是站台。整个防空洞布局合理,功能齐全,虽然时隔多年,但发电、空调等设备现在仍然可以正常使用。万一发生意外,毛主席在此可以生活并指挥全国。

车站建好后,很快迎来了主席专列的首次停靠。1952年10月26日傍晚,时任山东军区司令员的许世友和山东省公安厅厅长李士英,因接到公安部队司令员兼政委的罗瑞卿的电话,说是有位中央的负责同志要来济南,提前来到站台上迎候。他们在站台上走来走去,焦急地向火车来的方向眺望。许世友急切地问身边的李士英来的到底是谁呢?李士英回答:“道不好说。不过罗部长吩咐,让我们准备硬板床或棕床,并交待,住处附近若有部队的话,早晨不要吹号。能让罗部长亲自陪同,我估计这位中央负责同志的级别肯定不会太低。说不定是……”两人正说着,只见一列绿色的火车,没有鸣笛,自南向北慢慢地驶了过来。许、李二人紧随着向前滑行的火车,快步向车门走去。列车停稳后,时任公安部长、公安部队司令员兼政委的罗瑞卿也走了下来。“罗部长,谁来了?”许世友说着跨上列车。罗瑞卿见许世友着急的样子,笑着说:“许司令,你再急也得让我向主席报告一下嘛!”“谁?是毛主席来了!”一听是毛主席来了,许世友高兴地象个孩子似的几乎要蹦了起来……。这是济南五七专列站第一次迎接毛主席,还是在毛主席的第一次休假期间。

1957年3月18日,毛主席乘坐的专列又一次停在专列站。这次在济南停车,按惯例,毛主席并没有惊动当地的有关部门,就在专列上办公、休息。因要接见外宾,因主席脚上的皮鞋都已断底烂帮了,工作人员再一次向主席提出了买鞋的事。以前虽多次建议主席更换,均遭到主席拒绝。这次大家以外事活动为理由,毛主席这才勉强同意。为毛主席买鞋的任务就交给了省公安厅副厅长封振武。封振武几乎把跑遍了整个济南市的鞋店,也没找到一双大尺码又适合主席穿的皮鞋。他想法取得了毛主席的鞋样子后,急忙来到了济南市中原鞋厂(即后来的济南皮鞋总厂),向鞋厂的领导说明来意,厂里立即指定一名技术水平最高的老师傅带人连夜加班赶制。第二天早晨,毛主席穿上了这双新皮鞋,来回试走了几步,感到非常满意,于是就问身边的工作人员:“这鞋是从哪里买的?很合脚嘛。”工作人员告诉主席:“是济南中原鞋厂的一位老师傅特意加班制做的。”“那你们代我谢谢这位老师傅!算算多少钱给送过去。”封振武来到了鞋厂,转交了22元鞋钱。做鞋的那位老师傅说:“能为毛主席做鞋,这是我们最大的幸福了,毛主席的钱是无论如何也不能收的。”封振武情真意切地对大家说:“这钱是毛主席让我送的,这是毛主席交给我的任务,你们不把钱收下,我完不成任务,回去没法向毛主席交待。再说,毛主席所到之处,吃的、用的,都是按价付款,这是毛主席亲自定下的规矩,谁也不能违背。”

1959年2月25日下午,在五七专线站里,毛主席在专列上召开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六级书记座谈会”。 济南的一些基层干部第一次见到毛主席,心情非常激动,也都比较拘谨。看到这种情况后,毛主席微笑着问起了每个人的名字、年龄、职务、家庭等情况,除舒同外,其余每人都一一作了回答。毛主席笑着说:“你们都很年轻吗”。看着大家放松了下来,座谈会才正式开始。毛主席掰着指头首先幽默地说:“我们这次座谈会参加的人数虽然不多,但实际上是包括中央、省、县(历城)、社、管理区、生产大队六级党的书记,这次会就叫六级书记座谈会吧!”座谈会结束后,当夜11点左右毛主席就乘专列离开了济南。

蓝天阁别墅——毛主席在济居住工作的军中重地

在济南西部空军基地蓝天阁招待所内有一处上世纪 50 年代初建造的天井式一层别墅。别墅红瓦覆顶,红砖墙面,大门上方有圆形装饰性透气窗,石质门楣上有花形装饰浮雕,两旁壁灯上侧有和平鸽浮雕,大门上挂有一方“毛泽东同志旧居”的牌匾,整体庄严厚重又富有灵动变化。这处一层别墅式建筑,毛泽东在济南视察时多次居住并处理工作事务。

蓝天阁别墅处在专列站与机场的中间,与专列站、机场联合形成了一个安全接待的完整体系。

蓝天阁别墅内设门厅、环廊和天井花园。环廊设计便于安全警卫。门厅、环廊墙壁上挂有10余幅反映上世纪 50 年代至 60 年代毛泽东工作、生活和接待外宾的照片。

毛泽东主席的居室位于别墅南侧靠西的位置。床头中央镶嵌着一面大镜子,显得与众不同。这是为了给毛泽东夜间读书、看文件,聚光转门摆放的。室内靠北与卫生间门挨着,有个木橱,移开木橱,露出一个黄色的木框。这里是一个暗道机关,一旦有情况,可以从这里紧急撤离奔向机场或者专列站。

1960年5月2日,毛主席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李先念等人的陪同下,乘专列再一次来济南视察工作。5月3日下午,一场外事活动在这里举行在蓝天阁别墅举行。毛主席在这里接见应邀在我国参观访问的来自拉丁美洲和非洲的共14个国家和地区的工会及妇女代表团的代表。毛主席首先向大家表达了中国6亿5千万人民对亚非拉人民所进行的民族民主运动的坚决支持,感谢他们对新中国的支持和帮助,并指出,我们大家都是站在同一条战线上,需要相互团结和支持,全世界人民都是我们的朋友。外宾们也纷纷介绍了各自国家当前的反帝斗争和争取维护民族独立及民主运动的情况,接见历时2个小时。散会后,毛主席又亲自将客人们送到门口,各国朋友唱着刚刚学会的《东方红》歌曲向毛主席告别。

会议期间,代表们提议和毛主席合个影。毛主席高兴地表示赞同,并当即站在了门前,外宾们站在四周,留下了一张珍贵的照片。目前这张照片就挂在蓝天阁别墅——目前的毛泽东旧居的门厅正冲大门的墙壁上。

济南饭店——济南唯一接待过毛主席的饭店

始建于 1914 年的济南饭店,位于经三路 240 号,占地 42 亩,建筑面积达8000平方米。解放后被改为山东军区交际处。

1952年10月26日下午6点多,毛泽东主席乘一辆轿车缓缓驶进山东军区交际处,在许世友等人的陪同下住进1号楼128房间。当天晚上,主席吩咐副卫士长李银桥找济南的同志借一本《历城县志》看一看。负责接待的交际处处长曲溪报告说:“找不到《历城县志》,只有《济南府志》。”李银桥说:“《府志》也可以,主席要看看。”随后,曲溪从省图书馆借来一本《济南府志》,呈送给主席。

翌日,主席和大家闲聊时,讲起山东历史,他说:“山东是我们中华民族最早生息的地方,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发祥地之一。齐鲁古时候还称‘邹鲁’或‘齐青’、‘山左’。齐鲁又因在太行山以东,所以古代‘山东’有时指齐鲁,但有时山东的概念比齐鲁大。“山东,作为地方最高一级的政区名称,是从金代开始的。山东这块富饶的土地养育了炎黄子孙和众多的名人志士。据说三皇五帝中的舜帝和大禹都曾生活在这里。孔子、孟子、左丘明、孙武、孙膑、诸葛亮、王羲之、黄巢、李清照、辛弃疾、戚继光、蒲松龄等,都是山东人,他们为山东增光添彩,也为中国历史做出贡献。”

接着,济南讲起济南的历史:“济南也是个古老的地方。为什么叫济南?原来古代这里有一条大河,发源于河南王屋山,从山东半岛入海,名叫济水。后来,济水上游发生变化,下游叫大清河,但仍称为济水。清咸丰五年(1855)六月黄河在河南铜瓦厢决口改道,河水流入大清河夺河床入海,以后并称为黄河,济水的名称也就没有了。现济南北郊的黄河,就是古代的大清河,用的就是济水的旧河床。因为济南这个地方在济水之南,所以从汉朝起就叫济南。汉代的济南国所在地叫平陵城,就在今济南市东郊龙山镇东北。西汉时,济南一度改为郡,后又复国。曹操曾任济南相。
“到晋朝,济南郡的治所才由平陵城转到历城,就是现在济南市内的旧城区。现在的济南市区从此才正式成为郡所在地,经扩大修整成为初具规模的中等城市。而原来的平陵城逐渐衰颓。
“东晋时济南郡隶属青州。隋文帝时,济南改为齐州,不久又改回来。唐朝济南属于济南道。宋朝把政区分为路,济南属京东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出任齐州知州,对城市建设有过卓越贡献。明朝初年在山东设省,省会在济南府历城县。尔后济南一直是省会城市。”
毛泽东总结似地说:“济南自古以来,就是交通枢纽、北方重镇,也是文化名城。大诗人杜甫、李白、苏轼等都来过济南。而辛弃疾、李清照、蒲松龄则长期生活在这里。所以济南自古就有‘诗城’和‘名士多’的美誉。”

最后,毛泽东主席告诫大家,要治理好一个地方,首先要了解好它的文化历史。 

黄河大米—毛主席帮济南人要来的黄河馈赠

济南黄河大米,名扬四海,其中尤以槐荫区吴家堡大米为佳。但在上世纪五十年代之前,因靠近黄河,地势低洼, 吴家堡一带的土地多为盐碱洼地。当地百姓虽然在这里种过高粱、麦子,但收成不好。解放后,当地政府进行过几次稻改偿试,都没有成功。

1952 年 10 月27日,毛泽东主席在济南考察期间,专门到黄河岸边实地调研。在去泺口的车上,毛主席问许世友:“你知道我们去的这个地方为什么叫泺口吗?”许世友老实地回答说:“我不知道。”毛主席对许世友解释说:“泺口也叫洛口,泺和洛通用,当湖水讲,泺口在黄河南岸,济南的北边。”

其实,来泺口视察黄河是毛主席早有考虑的。黄河是中国的一条母亲河,历史上,黄河多次决口,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治理好黄河,一定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是毛主席的一个心愿。汽车在泺口大坝底下停住,毛主席就急匆匆地登上大坝。

站在黄河大堤上,毛主席深情地凝视着滔滔东奔的黄河水,思潮滚滚,感慨万千。此时的黄河正处在丰水期,黄河水卷着漩涡,吐着泡沫,犹如一条狂暴的巨龙,扭动着桀骜不驯的身躯,夕去的太阳映照着波光粼粼的河面,犹如片片鳞甲,金光闪闪,使这条亘古流淌的大河更加扑朔迷离,神秘莫测。毛主席的目光追寻着东逝的河水,向东向东,一直投向看不见的远方。此时,一列火车正从黄河铁路大桥上驶过,汽笛长鸣,震撼着大地和人们的心灵。

毛主席信步走下河滩,一直走到河流的边缘,任凭河水打湿他的鞋裤,而浑然不知。他伫立在水边,面对着黄河,好象在自言自语,似乎在向黄河诉说着什么。

时任山东省副省长的李宇超走到毛主席身边,用手指着远处的一片河滩介绍说:“北部沿黄河这一狭长的地区,东西长约104华里,南北宽约3到5华里,有耕地面积25万亩,它包括以泺口为重点的吴家堡、西沙、药山、鹊山、华山等15个乡村,大约有15万群众生活在这里。自古以来由于黄河的泛滥、变迁、改道,致使泺口一带的河底抬高,地下水位上升,再加上汛期南部山洪下泄,小清河排水不及顶托倒灌,使这里的大部分耕地越来越差。历城旧县志有‘野生碱卤,地尽不毛’的记载。直到现在,这里还流传着反映这一景象的一首民谣:‘春天一片霜,夏天明光光,豆子不结夹,地瓜不爬秧’。”“黄患,把这里的人民搞得太苦了。”毛主席愤愤地说。

经过一番思考后,主席说:引用黄河水淤地,输通小清河排水,经年积成优良土壤,改种水稻,让群众吃大米,少吃地瓜!省市领导说:没做过,不好说。主席鼓励说:先试试嘛!

济南市,特别是吴家堡人民,按照毛泽东主席的建议,在天桥区首先获得稻改成功的农民专家进行指导下,利用横穿吴家堡镇的老太平河河道,引黄河水,沿途的村庄都在河边修建水利设施,提水浇地。又让黄河水漫地,沉淀黄河从大西北带来的优质富含有机成分的黄土,多余水,从小清河排出。

经过几年的沉淀,曾经的盐碱地便成了肥沃的优质稻田;又经过几年的巩固水田,改换稻种,终于生产出“黏、筋道、味儿香甜”的优质黄河大米!

如今,每当世代以地瓜干当细粮的群众,捧起香喷喷的大米饭时, 都无限感念毛主席。

              (作者张新国,系济南市槐荫区政协文史专家)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马鞍山路2号南郊宾馆(山东大厦)

联系电话:张先生18505410955 马先生13305317362

技术支持:山东省人才在线有限公司    鲁ICP备1802709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