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
当前位置: 首页 -- 故事
一定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
发布时间:2021-03-23        文章来源:        浏览:1496
 标志碑
       菏泽市东明县是黄河入鲁第一县。开车与黄河流水为伴,沿大堤路北上南上,领略波涛滚滚和绿荫万顷,实在是一种别样体验。

       途中看到了几块石碑——“历史决口标志碑”,记载着黄河曾在此处曾经决口成灾的历史事件。比如,其中的一块位于谢寨段大堤上的标志碑,记载的就是1917年黄河从此处决口导致东明县100余个村被水淹事件。

640.webp.jpg

       这不仅让我想起了毛泽东主席“一定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的既伟人气魄和赤子情怀!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毛泽东自然对其怀有深深的感情,但作为湖南人的毛泽东,第一次站在黄河岸边以诗文的形式抒发情感,应该是在19362月,毛泽东率红军东渡黄河出征山西。东征前,毛泽东面对白雪皑皑的冰雪世界,写下了为世人所流传的不朽诗篇《沁园春雪》。其中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就是指黄河。
       新中国成立之初,毛泽东亲自督促了治理淮河工程、荆江分洪工程、官厅水库工程,与此同时,他也把很大精力投放到治理黄河之上。而他构思的治理黄河的重大工程,是引黄灌溉济卫工程。在考虑这一方案时,毛泽东决心亲自去考察黄河。   

22.webp.jpg

   
泺口大坝
       19521026日,毛泽东乘坐专列到达济南。第二天(27)就到济南附近的黄河地段视察。毛泽东站在黄河大坝上,问随行的山东省领导干部:这里的黄河底,要比济南城里的地面高出多少?陪同人员回答说:要高出67米。毛泽东听后心情沉重地说:这很危险。你们一定要把这里的大坝修好、修牢固,决不能让黄河水漫出来淹了济南城。
       27日下午,毛泽东一行前往泺口大坝,仔细察看泺水入黄河口以及大桥的情况。当地一位陪同干部走到毛泽东身旁介绍,历城北部沿黄河地区,是一段狭长的地带。其东西长104华里,南北宽35华里,有耕地面积25万亩,包括以泺口为重点的吴家堡、西沙、药山、鹊山、华山等15个小乡的十几万群众生活在这里。从古以来,由于黄河的泛滥、变迁、改道,致使泺口一带的河底淤高,地下水位上升;再加上汛期南部山洪下泄,小清河排泄不及顶托倒灌,使这十几万亩土地越变越坏。从古至济南解放前,这里曾发生过数不清的屡淤屡断、屡断屡疏的情形。甚至还发生过决口以后,连续七八年甚至二十多年堵不住的灾难。为了制止这种恶性循环,我们在此修了大坝。毛泽东赞赏地说:这大坝修得好嘛!”

33.webp.jpg


       接着,毛泽东把目光投向远方一字一顿地说:黄河水泛滥会给人民造成危害,但我们治理黄河后,又能使黄河为人民造福。以后,我们可以引黄河水浇地,建设一些水浇田,这样,济南郊区的农民,不光是种玉米、种地瓜,也可以种水稻,让山东农民也能吃上大米。在场的同志异口同声地说:我们一定按主席的设想试试看。
黄河故道
       1028日,毛泽东乘专列离开济南前往徐州,并于当当天到达徐州火车站。听了当地干部汇报后,毛泽东提出云龙山顶去,实地考察黄河改道之前的黄河故道。在徐州云龙山,当他看到清朝咸丰五年黄河决口改道以前的黄河故道上至今仍然比较荒凉时说:过去,黄河流经这里,长达七百多年,上游带下来的泥沙很多,把河道淤住,每年一到夏季和秋季,黄河水都会在这一地段决口,造成洪灾,给徐州人民的生产、生活带来极大的困难。现在我们建立了新中国,人民当家作主了,就要依靠人民的力量,把黄河故道治理好,变害为利。我们要千方百计带领人民,把战争创伤医治好,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好。
东坝头
       毛泽东离开徐州后直奔河南。29日,毛泽东的专列由徐州转道陇海线西上,到达兰封县。 30日上午,毛泽东前往1855(清咸丰五年)黄河在铜瓦厢决口改道的地方,即今兰考县东坝头察看。在乘车向黄河边的东坝头行进途中,毛泽东问王化云治理黄河的情况,以及今后对治本有何打算。王化云汇报说:近期为了解决洪水对黄河下游亿万人民的威胁,正在制定修建邙山水库和三门峡水库的规划。毛泽东仔细地听了制定规划的汇报后,对在座的人们说:大水库修起来,解决黄河水患,还能灌溉、发电,是可以研究的。

44.webp.jpg

       毛泽东的专列驶抵东坝头。毛泽东实地了解了修堤、修坝的情况和防洪能力。他徒步登上了黄河大堤,感叹道:好一个黄河之水天上来!”他察看了历史上黄河决口改道的地方,向王化云了解治理黄河的规划。看完东坝头,毛泽东问王化云:你说黄河是个悬河,怎么在东坝头看不出来呢?王化云回答说:东坝头背河一面是黄河走了几百年的地方,所以现在大堤内外不太悬殊。到开封柳园口就可以看得更清楚些。毛泽东说,那我们就去那里看看悬河
悬河
       30日下午,河南省地方干部带毛泽东来到柳园口大堤。他站在黄河大堤顶上向北眺望,黄河在高高的河床里奔流,回头南望堤外村庄,好像坐落在凹地里。他问:这里的河面比开封城里高不高?王化云回答说:这里黄河水面比开封城地面高三四米,洪水时更高。毛泽东听后深有感触地说:这真是悬河啊!”毛泽东他走下黄河大堤向河边走去。在一片滩地上,探下身去抓了一把泥沙,细细地看,问泥沙是从什么地方来的,有多少?王化云回答说:这些泥沙都是西北黄土高原冲下来的,年平均有十几亿吨泥沙送到下游。毛泽东嘱咐说:要把大堤、大坝切实修好,修牢固。发大水时,有危险,党政军民要一齐上,万万不能出事。毛泽东返回专列,嘱咐送行的当地领导:你们不要送了,把黄河的事情办好,我们都能睡个好觉。
       31日,毛泽东要到河南省新乡去看引黄灌溉工程。在离开开封北上的时候,毛泽东对前来送行的王化云及河南省委书记张玺、省政府主席吴芝圃、省军区司令员陈再道等再次强调:一定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这句话后来广泛流传,成为一代人治理黄河的口号。
胜利渠
       专列到达郑州时,毛泽东提出到邙山看一看新建成的引黄灌溉大闸———人民胜利渠工程渠首闸。当听到陪同人员汇报说人民胜利渠能引黄40个流量,灌溉40多万亩,发展可达70多万亩时,毛泽东很高兴并说:是否下游各县都搞上一个闸?最后,毛泽东带商量的口气对管理人员说:把闸门打开,看一看进水可以吗?陪同人员告诉毛泽东,现在这里还没有通电,开闸都是人摇。毛泽东听闻脱去大衣,和大家一起摇起引黄灌溉大闸,黄河水流进水渠。毛泽东非常高兴地说:沿黄河一线,如果每个县都能建一座引黄河水的大闸就好了。

55.webp.jpg

       结束了为期一周的考察之后,毛泽东于112日乘专列北上,113日凌晨1时回到北京。
       据陪同毛泽东考察黄河的叶子龙晚年回忆,毛泽东考察时说过:“黄河孕育了中华民族,也害苦了成千上万的中国老百姓。”他始终在想一个问题,怎么样化害为利,让黄河造福于人民。

       如今,黄河水利工程越来越完备,大堤外的人们基本上不用再担心黄河水患,居住在大堤内的人们也在国家的帮助下逐步迁出或住上统一建设的宜居“村台”,而且很多原来的滩地、盐碱地都在改造后成了良田,伟人的愿望成为现实!

20200904


http://www.mzdwh.cn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马鞍山路2号南郊宾馆(山东大厦)

联系电话:张先生18505410955 马先生13305317362

技术支持:山东省人才在线有限公司    鲁ICP备1802709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