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
当前位置: 首页 -- 故事
毛泽东主席与济南历城
发布时间:2021-03-23        文章来源:        浏览:123
  毛泽东曾于1958年至1959的两年间连续三次到济南市历城区(原历城县)考察。这三次考察,先后去了的今天的王舍人街道大辛庄村(原东郊公社大辛庄大队)农田和省农科院,聚焦土地产量问题,不仅体现了毛泽东主席对“三农”问题的关注,更反映了毛泽东主席作为一名共产党领袖的实事实是精神。

历城老人亲历毛主席主持的“六级书记座谈会”

   1958年12月,中中共央八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人民公社若干问题的决议》,全国普遍开展了整顿人民公社的工作。中共山东省委确定历城县东郊公社作为贯彻党的六中全会决议进行整社的试点。1959年1月从省级机关抽调部分干部,组成省委整社试点工作组,到东郊公社帮助整社。时任中共山东省委第一书记的舒同也来到东郊公社当社员。此时,东郊公社党委第一书记是郑松。

   “老人一生历经沧桑,但最让老人难以忘记的,还是他担任东郊公社党委第一书记的那段经历,他多次参加主席召开的座谈会,并两次陪同主席到东郊公社视察,汇报基层工作。”郑松的儿子郑海涛曾对记者如是说。

  那是一个火红的年代,农村人民公社化和“大跃进”是当时的主旋律;这也是一个探索的年代,脱离了当时的经济基础,背离了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自然要受到历史的惩罚。但作为运动的提倡者和推动者,毛泽东主席对运动中出现的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特点的左倾错误有所觉察,并多次到基层调查研究。1959年2月25日,主席专列再次开进了济南“五七专列站”。

    “2月25日下午5点多钟,我和东郊公社大辛庄管理区总支书记李兰生、大辛第二生产队支部书记张印水、历城县委第一书记王任之,随同舒同和省委秘书长吴建,登上了停在济南西郊机场专车线上的主席专列。主席用铅笔逐一记下了我们每个人的名字、年龄、职务、家庭情况。下午5点半,座谈会正式开始。毛主席掰着手指头幽默地说:‘我们这次座谈会参加的人数虽然不多,但实际上是包括中央、省、县、社、管理区、生产大队六级党的书记、就叫六级书记座谈会吧’。”事过多年,郑松在回忆文章中这样写道。

  毛主席这次来山东,是就人民公社和“大跃进”出现的冒进等问题进行调查研究,为中央即将召开的第二次郑州会议作准备。在这次主席专列召开有六级书记座谈会上,主席向郑松他们详细地了解了东郊公社的基本情况和整社当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并请他们在专列上吃了一顿便饭,边吃边聊,然后接着开。等座谈会开完已是晚上8点半了。

   “主席的平易近人让人备感亲切,主席知识的渊博更让人敬佩。”郑松在回忆文章中说。

    “主席问道东郊公社在什么地方?舒同说:‘东郊公社驻地大辛庄还有商朝的古迹呢。’他马上又问都出土些什么文物,借机讲了龙山文化和殷纣王的故事,说‘龙山文化很有名啊!殷纣王是很有本领的人,周武王把他说的很坏。他的俘虏政策做的不太好,所以失败了。他抓着俘虏就杀,我们的俘虏政策和他不一样,是进行思想教育和思想改造工作的。’我们听了感到非常新鲜,受到教育,增加了历史知识,同时也活跃了座谈会的气氛。”

  在这次六级书记座谈会上,毛泽东办公室和身边工作人员一个也没有参加的,连个帮助做记录的秘书工作人员也没有,自始至终都是主席自己亲自拟定调查的纲要,提出问题,这个问题座谈完了,就提出下一个问题。自己口问、耳听、眼看、手写,亲自作记录,把调查的重要情况记下来。同志们汇报的重要问题,主席就一条一条记下来,有时汇报人说得太快,主席就说:“慢点,慢点,我记一记。”有些重要情况,还要求汇报人再说一遍,有些地方方言,一时未听明白,主席就问:“这是什么意思啊?”

  当夜11点毛主席乘专列离开了济南。两天后,即2月27日,毛主席在郑州主持召开了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即第二次郑州会议。会议决定采纳主席提出的“统一领导、队为基础;分级管理,权力下放;三级核算,各计盈亏;分配计划,由社决定;适当积累,合理调剂;物资劳动,等价交换;按劳分配,承认差别”作为建设人民公社的方针,并照此方针对人民公社进行整顿。

毛主席来历城亲自验证 “亩产千斤”真与否

      1958年9月至1987年5月的近二十年间,王舍人街道曾被称为东郊人民公社。公社办公所在地在大辛庄大队。这里曾是一片农田,有一颗枊树立于大辛庄。因毛泽东主席在这棵柳树下两次接见当地干部群众,后来当地百姓就将这棵柳树称为“幸福柳”。

     1959年4月13日,毛泽东再次来到山东。首先在兖州车站听取了舒同的汇报,决定到东郊公社考察小麦生长情况,当天下午到达济南。郑松随山东省委书记处书记白如冰到济南火车站迎接毛泽东,一来到主席的专列上,主席一眼就认出了郑松,微笑着说:“郑松,今天到你们公社看看小麦可以吧?”听到毛泽东喊自己的名字,郑松为之一惊,没想到2月25日座谈会至今已近50天了,主席还记得自己的名字,“顿生一种幸福感”。

     毛主席首先察看了公社党委的试验田。这片试验田有20亩,地头上插着一块木牌,上面除了写着面积、品种、管理措施之外,还写着“计划亩产1000斤”字样。毛主席一字一句地读下来,有些怀疑地问原东郊公社党委第一书记郑松:“一亩能收1000斤吗?”郑松说:“计划亩产1000斤,如果不出现特殊情况,一亩收这些斤问题不大。”毛主席说:“现在我不相信,打出来的时候我才相信哩!”接着,主席俯下身子拨开麦苗,亲手拔起一墩反复察看,在仔细询问了麦田的深翻整平和下种量、施肥、浇水等情况后,才离开这片试验田。

      小麦收获结束后,东郊公社党委写信向毛主席报告,毛主席曾视察过的大辛庄1700亩小麦,平均亩产400.6斤,比上一年年增产254.31%;毛泽东视察的20亩试验田平均亩产742斤。

      至此,郑松以为毛泽东在东郊公社的调查工作就结束了。没想到1959年庐山会议结束不久,毛泽东再次来到济南。9月21日上午,郑松随舒同来到毛泽东专列上的办公室。毛主席问小麦到底收了多少斤?郑松汇报没有达到计划指标。毛泽东听了不仅没有批评,还高兴地说:“每亩一年增产几成就是很大的成绩了,你们比过去翻一番还多,这是很大的跃进。”

  下午,毛泽东主席提出到东郊公社去看看。当时,天下起了雨,陪同人员劝他不要去了,但当他得知全县参加三级干部会议的700名代表和社员都在大辛庄等着时,毫不犹豫地驱车前往,冒雨接见了县三级干部会议的全体代表和东郊公社的干部、社员代表。离开时,大辛庄的一些群众从村里向这边跑来,毛主席两次停车走出车外,站在雨中向群众挥手致意。

     2000年9月21日,适值毛主席视察大辛庄41周年之际,大辛庄村以“幸福柳”为中心开工兴建了幸福柳广场。广场位于大辛庄村北,南与工业北路接壤,北临小清河,占地120亩。福柳广场中央,有一棵两人合抱的大柳树,在今天已被重点保护了起来,它就是“幸福柳”。

毛主席在历城提出要加强农业技术研究

      1958年和1959年毛泽东主席曾两次视察位于历城区的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山东省农科院的历史可追溯至1946年秋我党在革命老区莒南县成立山东省农业实验所;1948年定址济南,并接收了国民党时期的农业科研机构;1950年改称山东省农业科学研究所;1959年正式扩建为山东省农业科学院。

     1958年8月9日,时任山东省农科所副所长的秦杰同志陪同毛主席视察了棉田。据当时在场的工作人员回忆,毛主席健步走进棉花试验田,亲手拨开棉花棵,兴趣浓郁地与秦杰同志一起,仔细地自下而上数一棵结桃累累的棉花株,共数了64个大桃子。数完后,主席微笑着说:“很好!”但当他看到有的果节上没有桃子时,问道:“这是怎么回事?”当秦杰回答是脱落了时,毛主席当即指示:“你们要研究一下为什么落桃的问题,是否可以研究个办法,叫它少落或不落。”

     农科所认真落实毛主席这一指示,组织全体科技人员,不仅对棉花,而且对小麦、玉米、水稻、花生等作物在育种、栽培等方面开始了艰苦研究工作。为了增强科研力量,农科所(院)从全省各地植棉先进单位聘请植棉能手,采取温室营养杯育苗、稀植栽培(每亩2000株)、精心管理等措施,进行试验。科研人员刮风怕棉花被吹倒,下雨又怕棉花遭淹,亲自逐棵修棉、施肥、打药、浇水;逐棵调查芮铃脱落情况并进行登记,有的还绘制了图表。在这期间,时任中共山东省委副书记李震同志多次深入棉田、地头,询问棉花生长情况。几年的时间,棉花芮铃脱落率由60%-70%下降到34.5%,获得亩产皮棉274.5斤的好成绩,创下了当年的全国最高单产纪录。

      1959年9月21日,毛主席不顾劳累,在日理万机中又抽出时间第二次到农科所视察棉田。下午1点,毛泽东在由舒同和白如冰陪同来到农科所的一块大白菜地,见大白菜长得茁壮嫩绿,问:“大白菜一亩地能产多少斤?白菜的心是自己包的还是人工包的?”一位随行人员做了回答。

     2007年12月26日,毛泽东诞辰114周年之际,"毛主席视察省农科院纪念地"落成典礼暨铜像揭幕仪式在山东省农科院隆重举行。毛泽东视察省农科院塑像,由五人组成,圆雕工艺,黄铜质地,青铜着色。毛泽东塑像高4.5米,形体伟岸,神态亲切,重现了毛泽东第二次视察省农科院棉花试验田时的情景,展示了一代伟人心系民生的博大胸怀和深入基层的生动场景。

 

http://www.mzdwh.cn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马鞍山路2号南郊宾馆(山东大厦)

联系电话:张先生18505410955 马先生13305317362

技术支持:山东省人才在线有限公司    鲁ICP备1802709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