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
当前位置: 首页 -- 故事
毛主席为何一年两次视察济南同一庄
发布时间:2021-03-23        文章来源:        浏览:220
  毛泽东主席一生走遍大江南北,但在一年内两次视察的地点并不多,特别是因为同一件事两次到访更是极为少见。济南大辛庄却有幸成为这样一个地方。

 

微信图片_20181223235800.jpg

   毛主席一字一句地看写在试验田地头牌子上的管理措施


  1959年4月13日,毛主席第一次到大辛庄。当他看到一块小麦试验田地头的木牌上写着计划指标亩产1000斤时,摇摇头说:“别说每亩打1000斤,连500斤都收不到……,打出来的时候,我才相信。”他叮嘱时任历城县东郊人民公社第一书记的郑松:到小麦收获时,你们要亲自组织一批干部收割和验收,仔细称一称,看一地能产多少斤。

       时隔5个多月后的9月21日,当毛主席再次来济南时,日理万机的他并没有忘记冬小麦产量一事,特意把郑松叫到专列上问: “今年大辛的小麦亩产到底多少斤?”郑松说:“平均亩产收了400斤。”主席哈哈一笑:“上次我说平均亩产连500斤都打不到嘛,结果还是打不到500斤嘛!”


微信图片_20181223235817.jpg

   1959年9月21日下午,毛主席冒雨再次视察大辛庄

       当然,只是知道了答案远远不够。是日下午,毛主席在舒同、白如冰陪同下,先是到山东省农业科学研究所视察了棉花试验田,看了大白菜、多穗高粱、红薯等农作物,随后冒雨再一次到东郊公社大辛庄生产队他4月13日视察过的那一片土地,察看了小麦收获后播种的玉米和玉米间作大豆的生长情况。在观看玉米和大豆间作田时,毛主席说:这样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复种指数,这种种植方法是可以推广的。

 

  毛主席一年两到大辛庄,一次是在春天万物复苏的季节,他留下了冬小麦亩产多少的疑问;一次安排在秋天收获丰收的季节,恰是不仅冬小麦的实际产量早已确定,而且很多农作务的产量这时也可以实际测量或根据长势推断出来了。这样的安排,体现了毛泽东主席一贯注重调查研究、实事求是的传统和作风。

2047456433970954887.jpg

 

       毛主席非常重视调查研究。早在1927年3月,毛主席就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发表了《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1930年5月,为了反对当时红军中存在的教条主义思想,毛主席专门写了《反对本本主义》一文,提出“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的著名论断。他在极其繁重的革命和建设工作中,亲自做过或组织过无数次深入细致的调查。

       到大辛庄视察的1959年,已经是高指标和“浮夸风”盛行的第二年,我国经济上已经开始出严重困难。毛泽东主席首先意识到“不明了情况是很危险的”,原来的许多认识并不符合客观实际。但怎样才能做到“情况明,决心大,方法对”呢?毛主席认为,首要的甚至唯一的方法,是全党同志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下去搞调查研究。他说:“我的经验历来如此,凡是忧愁没有办法的时候,就去调查研究,一经调查研究,办法就出来了,问题就解决了。”因此,他号召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要求领导干部到基层去调查研究,了解真实情况。到大辛庄调查研究,就是毛主席在调查研究上的身体力行之举。

       在毛主席的带领下,20世纪60年代初,中央领导同志带头深入基层搞调查,留下了许多调查研究的精彩篇章,这对于摸清经济社会各方面实情,作出实事求是的正确调整,克服严重困难,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对转变党的作风、恢复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有直接的推动作用;也为我们党认识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作出科学决策、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留下了宝贵的经验。

微信图片_20181223235755.jpg

毛主席离开时,沸腾的广大干部群众激情万分


    毛主席第二次到大辛庄时,在田间地头接见了历城县三级干部会议的全体代表和东郊公社的干部、社员代表共七百多人。这块田边有一棵柳树,因见证了这一幸福时刻,被人民群众称为“幸福柳”。2000年9月21日,适值毛主席视察大辛庄41周年之际,大辛庄村以“幸福柳”为中心开工兴建了幸福柳广场。


幸福柳.jpg

幸福柳



 

 

       http://www.mzdwh.cn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马鞍山路2号南郊宾馆(山东大厦)

联系电话:张先生18505410955 马先生13305317362

技术支持:山东省人才在线有限公司    鲁ICP备1802709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