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家
当前位置: 首页 -- 毛家
杰出女性杨开慧——伟人为其倾情写诗
发布时间:2021-03-23        文章来源:        浏览:403
      在毛泽东传世一百多首诗词之中, 有三首是为杨开慧所写。从这三首词中可以看出,杨开慧不仅是毛泽东的爱妻,更是毛泽东的知己、同志和战友。


t01b0d8322e33d1c85b.jpg

 

       第一首词是《虞美人·枕上》。1920年冬,27岁的毛泽东与19岁的杨开慧结婚。转过年来,也就是1921年夏天,毛泽东外出考察。新婚小别,他思念爱妻, 以至无法入睡, 离愁如同翻江倒海一样。睡不著, 天又老是不亮, 只好披衣坐起身, 呆呆地看天上的寒星,提笔写下这首词:

           堆来枕上愁何状,
           江海翻波浪。
           夜长天色总难明,
           寂寞披衣起坐数寒星。
           晓来百念都灰尽,
           剩有离人影。
           一钩残月向西流,
           对此不抛眼泪也无由。

       此词显然是即兴之作。然而,词句明白流畅,感情自然流露,毫不掩饰,刻画出了一个也有常人感情、也会思念爱人、也会为了亲人流泪的另一个毛泽东。新婚不久的毛泽东,即将离开爱人,,也会像其他小夫妻一样会感到孤单甚至软弱, 以至于“百念都灰尽”。


t01b366b6e3c81e3f49.jpg

 

      杨开慧出生于1901年,其父杨昌济是闻名三湘的大学者1913年,杨昌济从国外归来,任教于长沙湖南省立第一师范。此时,作为一师学生的毛泽东蔡和森萧子升等经常去杨家向老师请教各种救国救民的大道理。正是在这期间,杨开慧第一次见到毛泽东。此后接触多了,便日渐熟悉。

    1918年6月,杨昌济应聘为北京大学教授,举家北迁。毛泽东两次到北京,均在老师家小住。1920年1月杨昌济去世后,杨开慧随母亲回到长沙,在父亲生前好友李淑一父亲的帮助下进入教会学校福湘女中继续读书,并和李淑一住在同一寝室。1920年8月,毛泽东在长沙成立了文化书社,杨开慧得知书社缺经费后,回家动员母亲把父亲去世时亲友们送的奠仪金拿出一部分来支持毛泽东,同时她还参加了书社的工作。

    1920年9月,杨开慧和福湘、周南两女校的5名女学生,毅然进入岳云男子中学读书,成为全省男子中学中第一批女学生,首开“男女同校”风气之先河。1920年冬,杨开慧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成为湖南第一批团员。这年年末,她与毛泽东结婚。

 

    1922年初,杨开慧加入中国共产党,正式成为毛泽东的同志、战友和助手。1922年,毛泽东创办了湖南青年图书馆,杨开慧主持图书馆的一切事务。同年10月,杨开慧生了第一个孩子,取名毛岸英。杨开慧一边带孩子,一边协助毛泽东工作。

 

t0122f156c5a10a6228.jpg

 

    1923年4月,毛泽东到上海党中央工作。192311月,杨开慧生下次子毛岸青。12月,党中央通知毛泽东回上海转广州,准备参加将于19241月举行的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此时杨开慧正在娘家坐月子,而毛泽东却要奉命要到外地工作,自然会有一种难舍难分的依恋之情,甚至会因此产生一些小的误会和矛盾。但为了革命工作,分别成为必然选择。于是,毛泽东写了第二首词《贺新郎·别友》,寄给既是爱妻更是知己、同志、战友的杨开慧:

         挥手从兹去,
        更哪堪凄然相向,
        苦情重诉。
        眼角眉梢都似恨,
        热泪欲零还住。
        知误会前番书语。
        过眼滔滔云共雾,
        算人间知己吾与汝。
        人有病, 天知否?
        今朝霜重东门路,
        照横塘半天残月,
        凄清如许。
        汽笛一声肠已断,
        此天涯孤旅。
        凭割断愁丝恨缕。
        要似昆仑崩绝壁,
        又恰像台风扫寰宇。
        重比翼,
        和云翥。

    毛泽东晚年曾经对美国记者斯诺说, 他是一个云游世界的孤僧。可见他常常觉得很孤独,缺少知己。英雄从来不会缺少仰慕者,但在毛的一生中,能够以知己相称、以知己相托的人,只有杨开慧。


t013fa98f5d1298b3f3.jpg


    词中说:“眼角眉梢都似恨, 热泪欲零还住。”一个“零”字,细致地刻划出杨开慧曲折复杂的心情:感情上憎恨离别, 理智上支持丈夫的事业,而且是冒死的事业。这对于一个结婚两、三年的年轻女性, 这是多么难以忍受的沉重的负担。但是,这一切的愁云惨雾, 一切的误会,都因一句“过眼滔滔云共雾, 算人间知己吾与汝”而化解、感到值得了。

    “汽笛一声肠已断,从此天涯孤旅”是极伤心的句子。但当时革命形势在上升,毛泽东以“割断愁丝恨缕”表达出为革命事业愿意献出全副身心的豪情,以“昆仑崩绝壁”、“台风扫寰宇”来表达对未来革命风暴的猛烈壮阔的信心。最后,毛泽东又以“重比翼, 和云翥”结句,表现出他一贯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1924年,杨开慧带着岸英和岸青两个孩子也来到了上海,并同向警予一起去纱厂组织女工夜校讲课。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去领导秋收起义,开展井冈山根据地斗争。杨开慧则独自带着孩子,参与组织和领导了长沙、平江、湘阴等地武装斗争,发展党的组织,坚持革命整整3年。1930年10月,杨开慧被捕,她拒绝退党并坚决反对声明与毛泽东脱离关系,随之被害。


t0161f0d964c5039eab.jpg


    在杨开慧去世27年之后的1957年,李淑一因思念牺牲的丈夫柳直荀和“闺蜜”杨开慧,填了首《菩萨蛮》寄给毛泽东。毛泽东“感慨系之”,为杨开慧写了第三首词《蝶恋花·答李淑一》:

         我失骄杨君失柳,
        杨柳轻扬直上重霄九。
        闻讯吴刚何所有,
        吴刚捧出桂花酒。
         寂寞嫦娥舒广袖,
         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
         忽报人间曾伏虎,
         泪飞顿作倾盆雨。

   在这首词中,对于亡妻杨开慧,一个“骄”字, 重千斤, 值千金,除了夫妻情、知己情, 更有同志爱、战友爱。此诗中的“骄杨”二字应是毛泽东在几十年后对《贺新郎·别友》中“算人间知己吾与汝”的最好注解。在词末,一句“泪飞顿作倾盆雨”,更是表达了作者对爱妻、知己、同志、战友杨开慧的痛惜、思念之情。


(根据相关资料整理,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http://www.mzdwh.cn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马鞍山路2号南郊宾馆(山东大厦)

联系电话:张先生18505410955 马先生13305317362

技术支持:山东省人才在线有限公司    鲁ICP备1802709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