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谈
当前位置: 首页 -- 杂谈
农民之子毛泽东
发布时间:2021-05-06        文章来源:        浏览:290
 

毛泽东出生于18931226日,是一个农民的儿子。

 

  毛家祖上原籍江西,明朝开国时,始祖毛太华随军远征。明朝洪武十三年(1380年),毛太华年老移居湖南湘乡县。十年后,他的两个儿子又迁到邻近的湘潭县韶山冲。这里地处湘江中游西岸四十公里,群山环抱,适宜农业生产。从此,毛氏宗族在这里垦荒务农。

      毛泽东的父亲毛贻昌,字顺生,号良弼,生于1870年10月15日。16岁时,毛贻昌曾外出当兵,长了不少见识,也积累了一些银钱。还乡后,赎回毛家典出去的土地,不久又买进一些,增加到二十二亩。

     毛贻昌善于经营,他最早是从做米生意开始的。大米的初加工,便是毛贻昌创业的起步了。慢慢地,利润逐渐滚动,毛家的产业也渐渐做大。于是,毛贻昌又开始涉足猪、牛的买卖。在牛生意方面,他采取的是“双方自愿,双方有利,风险同担”的办法,即他把母牛买回来后“承包”给他人喂养,养户获牛力、牛粪,主户获牛犊,再出售牛犊或者喂养长大后出卖,从中获利,如果中途意外,牛死了,那么就由两家平均分担损失。

     毛贻昌继续把钱用在生意投资上,并在银田寺的“长庆和”米店入了股。他还或多或少地雇用长工、短工。20世纪之初,毛贻昌发行“毛义顺堂”股票,并较大规模地使用股票,把邻里乡亲的余钱收集起来,以期增值;发给雇用者使用,则作为工资,可以暂时代替银两;发给生意同行,又成为定金,或者物值。可以说,毛贻昌是在中国农村最早运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规律成功致富的典型范例,也是很早就认识到股票在经济发展中重要作用的一位中国农民。

     毛泽东从六岁起就做一些家务和农活,如拔草、放牛、拾粪、砍柴,识字后也帮父亲记帐。特别是十四到十五岁大约两年的时间内,他成天在地里跟家中雇的长工一同干活。在这段时间里,毛泽东对父亲的严厉感受很深,后来回忆说,“他是一个严格的监工,看不得我闲着,如果没有帐要记,就叫我去做农活。”就是这样一个既平凡又不平凡的中国农民,集中了劳动人民的克勤克俭、刻苦耐劳等优秀品格,而且突出地体现了中华民族勤劳、勇敢、智慧和排除万难、一往无前的精神。这些精神品质,无疑对少年毛泽东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1910年秋,不满17岁的毛泽东准备离开闭塞的韶山去长沙求学。临行前写了四句短诗夹于父亲的账薄中:“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书写了人生启航之际的少年豪情,也反映了毛氏家族,特别是其父毛贻昌对毛泽东的性格影响。

       由于出身农民,对农民、农村和农业问题非常熟悉,为毛泽东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正确革命道路奠定了基础。

       1926年前后,党内右倾思想严重。以陈独秀为首的右倾机会主义者,被国民党的反动潮流所吓倒,不敢支持已经起来和正在起来的伟大的农民革命斗争。为了迁就国民党,他们宁愿抛弃农民这个最主要的同盟军,使工人阶级和共产党处于孤立无援的地位。1927年1月4日至2月5日,毛泽东赴湖南湘潭、湘乡、衡山、醴陵、长沙五县进行了为期32天的农民运动情况考察。3月,发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指出农民问题在中国革命中的重要地位和无产阶级领导农民斗争的极端重要性,批评了陈独秀的右倾思想。

     “八·七”会义后, 毛泽东在湖南东部和江西西部领导秋收起义。1927年9月9日,秋收起义部队在文家市会师,毛泽东同志带领秋收起义部队转兵井冈山,创建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支工农军队,发动土地革命,开辟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1928年4月,同朱德领导的起义部队会师。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在国民党政权统治比较薄弱的农村发展武装斗争,开创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和全国政权的道路。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马鞍山路2号南郊宾馆(山东大厦)

联系电话:张先生18505410955 马先生13305317362

技术支持:山东省人才在线有限公司    鲁ICP备1802709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