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谈
当前位置: 首页 -- 杂谈
思危求安
发布时间:2021-03-23        文章来源:        浏览:74
 中国人骨子里有一种优秀品质叫做居安思危。
       早在《周易》记载的年代就有“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的论述,从确保国家安全和确保自安全两个层面阐明了居安思维的重要性。
      为什么人们不在安居乐业时尽享安乐,却刻意去思考未来可能遇到的危机,把自己弄的愁情满怀呢?
       想来,居安思危思想最初应该来自人类先祖与大自然恶劣生存环境的斗争经验。彼时,人类掌握的生存技能还很差,并不是每次狩猎都会保证有收获,就是到了农耕时代,每每也要看老天吃饭,遇到灾年粮食减产绝收就要饿肚子。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必然会在打到更多猎物或粮食丰产之时,把多余的食物储存起来,用于弥补他日短缺或灾年不足,即“持满每忧盈”。因此,为了不被饿死,为了种族延续,也许就是最初“居安思危”的基本内涵。
       随着财富的积累,国家的出现,阶层的分化,人们想要得到越来越多,不愿轻易失去的也越来越多。人们不仅要温饱,还要有高位,有享乐,有尊严,人们思考的“危”也就从“活下来”,扩大到了对于个人的名利得失、地位高低,面向社会群体的国家安危、民族强弱。“危”成了常态,“安”却成了偶然,于是孟子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历经数千年的文明发展,人们在与各种天灾人祸的斗争中,居安思危的思想越来越得到强化。特别是对于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就是一部与各种危难斗争的生存史。在这样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人们逐渐养成了崇尚节俭,反对奢侈浪费,平时存粮存款以备不时之需的优良传统。
       此次席卷全球的新冠疫情,我们国家众志成城很快取得了阶段性胜利。这里也有我国百姓长期养成的存钱、存粮的优良传统。正是平时有所积累,在停工停产期间,我们的老百姓才能在家里待得住、待得稳,两个多月的融离之后,能够很快走出家门投入到生产经营之中。反观一些西方发达国家,也许是半个多世纪以来高福利形成的危机意识减弱,有钱就花甚至借钱来花已成多数人的习惯,老百姓手中很少甚至没有积蓄,让其一两个月不上班、没有收入,很有可能就没有钱买食物和日用消费品,严重点就是没被新冠病毒夺走生命,却极有可能因为饥饿而亡了。如果这样的人多了,很有可能引发社会动乱。这又是代表少数人利益的资本主义政权最恐惧的。所以,西方一些国家抄不了“中国作业”也就难免了。
       人是社会动物。每一个人要在这个世上生存生活都离不开他人的帮助。特别是社会发展到今天这样的一种程度,每一个人的生死存亡、荣华富贵、名利成就都与国家安全、民族发展密不可分。这一点,我们看看西方人特别是美国人为什么总以救世主自居,再看看伊拉克、叙利亚人民国破家亡的现实,自然不难得出结论。特别是此次疫情,让我们看清了国家强大、国力雄厚、国民团结的重要意义。所以,我们百姓的居安思危不能仅停留在个人层面是不够的。
       在西方发达国家的所谓精英阶层人的思维中,世界的财富是有限的,而且只够保证他们少数人过上穷奢极欲的生活,其他人,特别是14亿中国人都过上与他们一样的生活是不可能的,只能拉低他们的生活质量,因此他们必定要阻止他国人民追求美好生活,剥夺中国人过好日子的权利。而阻止的方法有抹黑、遏制、制裁、战争,有经济手段、政治手段、军事手段,等等。对于中国而言,一贯的“中国危胁论”从未停止,借此次疫情污名化中国也不仅是转移国内视线。对我经济战两年前就已打响,下步随着西方国家经济受疫情影响下滑,一些政客非常渴望能从中国“捋羊毛”,针对某些行业特别是高科技企业的制裁也必将加剧。美国对我的军事围堵一刻也没停止,在其国内危机加剧情况下,在我周边挑起事端的可能性增加……这一切都是我们面临的新的外部危机,看似与普通百姓很远,但看看我们周边很多外贸型企业面临的困难和因此而失业的人们,就知道与我们关系之密切了。
       “思危所以求安,虑退所以能进。”危机意识,于国家则武备不懈,国安有恒;于士者则催人奋进,功成名就;于百姓,则以丰补欠,永保平安。所以,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才好!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马鞍山路2号南郊宾馆(山东大厦)

联系电话:张先生18505410955 马先生13305317362

技术支持:山东省人才在线有限公司    鲁ICP备18027095号-1